法国图尔大学,法国图尔大学相当于国内什么大学
雕塑家罗丹的作品《巴尔扎克像》在艺术史中的地位为何那么高?
罗丹的作品中,除了家喻户晓的《思想者》之外,另一件在艺术史上最受关注和议论的就是《巴尔扎克像》了。
这件罗丹晚年所作的《巴尔扎克像》,是受法国文学家协会的委托创作的。为了完美地诠释巴尔扎克的精神风骨,罗丹静下心来仔细阅读了巴尔扎克的作品,广泛研究巴尔扎克的举止相貌和神态,先后塑造了七个生态各异的草稿,但一直未能找到自己最满意的表达方式。而最终历经五年时间才完成的《巴尔扎克像》也并没有得到法国文学家协会的投票认可,于是罗丹将这件作品安放在自己家中的花园里,直到罗丹去世后才最终被后人追认为是一件划时代的伟大作品,并将它安放在巴黎的街头供世人瞻仰和膜拜。
这件打破了以往写实主义风格的雕塑作品,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震撼力,他对巴尔扎克身上体现的那种骨子里的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勇气有着深刻的理解。正如巴尔扎克说的那样:“拿破仑用剑做不到的事情,我要用笔做到。”罗丹正是出于对巴尔扎克的深刻理解,才最终以自己的理解方式塑造了这件伟大的作品。反其道而行之,舍弃了当时那种写实主义的惟妙惟肖的风格,遗貌取神,删繁就简,以近似于中国画的大写意风格,通过不拘一格的粗犷奔放的艺术语言,深刻诠释了巴尔扎克身上那股无畏的气度和宽广的心胸。
罗丹
据艺术上的相关资料记载,这件作品受到了中国石湾陶塑—达摩禅师立像的影响;还有一说是罗丹在完成这件作品初稿时雕刻了一双抓住睡袍的手,他的学生布尔德尔在看见这尊雕像时,对那双刻画精妙的手赞不绝口,罗丹于是毫不犹豫地去掉了那双手,于是成了今天这个样子,披着睡袍,头发蓬松,凝神沉思的样子像忘记了周遭的一切,这样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作家的睿智和果敢。罗丹没有***取当时流行的那种大众喜闻乐见的那种绅士风范,以及西方传统雕塑中的以***表现力量感的那种风格,而是更接近东方美术中的写意风格,更接近于中国绘画史上梁楷的《泼墨仙人图》和《太白行吟图》这样的整体风格。
梁楷 《泼墨仙人图》
真正伟大的艺术在于打破常规的创新。当时的西方艺术的发展正处在脱胎换骨的革新的前夜,罗丹以其敏锐的艺术触角和前瞻的艺术眼光,以抽象性、写意性的创作手法奉献了这样的经典之作,与其说这个作品在刻划巴尔扎克,不如说这件作品是在雕刻巴尔扎克的思想,更像是两个伟大的灵魂一次跨时空的心灵对话。在当时面对无数的指责和嘲讽的时候,罗丹依然信心满满地宣称这件《巴尔扎克像》“是我一生的顶峰,是我全部生命奋斗的成果,我的美学理想的集中体现”,它“终将立于不败之地。”
这样的自信绝非夜郎自大,这件作品解放了人物雕塑中那种刻舟求剑式的写实主义的禁锢,从而赋予了其一种运动性、象征性的美学内核,以面向未来的姿态开启了西方现代雕塑的先声,引领了一种崭新的艺术风潮,其狂野不羁的艺术价值和厚重沧桑的历史价值完美地融为一体,打通了想象与现实的森严壁垒,破壁重生,赋予了一种永生的信仰的力量感,成为西方雕塑史上一座旷古烁今的艺术巅峰。
法国雕塑家罗丹(1840年——1917年)被誉为继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米开朗基罗(1475年——1564年)之后,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最重要的雕塑***。
罗丹一生总共创作了300多件雕塑作品,以及几十幅油画、水彩画和素描作品,同时还参与了一些重要建筑物的设计工作,是一位全能型艺术家。
在罗丹的众多雕塑作品中,至少有两件作品具有划时代意义。
第一件作品是创作于1880年的《思想者》,此作品以文艺复兴时期的大诗人但丁(1265年——1321年)为原型,塑造了一个体格健壮的男子,用右手托着下巴,坐在台阶上凝神沉思的形象。
《思想者》以高超的写实技巧和概括能力,把精神内涵与人物造型完美地合二为一,形神兼备,是对欧洲从文艺复兴以来,对人们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的高度概括。因此,《思想者》跟《断臂的维纳斯》、《大卫》并列的西方三大雕塑作品,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都很高。
《巴尔扎克像》
第二件作品就是创作于1898年的《巴尔扎克像》,以与众不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思维,给西方美术带来了惊喜,引领了以后雕塑作品的审美趋向。
巴尔扎克(1799年——1850年)是法国19世纪的大文豪,留下了《人间喜剧》、《驴皮记》、《高老头》等鸿篇巨著。
罗丹正是阅读巴尔扎克的文学作品长大的,对巴尔扎克非常崇拜,成为雕塑家之后,他一直抱有对巴尔扎克塑像的宏大愿望。
1891年,51岁的罗丹早已成为整个欧洲最有名的雕塑家,法国文学家协会委托罗丹为巴尔扎克创作一幅雕像。
接到创作任务后,罗丹喜忧参半。
喜的是他终于可以为偶像来创作作品了,忧的是***用什么样的创作技法和艺术理念去表现巴尔扎克,成为罗丹担心的事情。
罗丹的担心源于两个因素。
一是他本人并没有亲眼见过巴尔扎克,巴尔扎克的样貌长什么样子?性格特征是什么?这些情况他几乎一无所知。
罗丹
连罗丹本人也说:我考虑的是他的热情工作,他的艰难生活,他的不息的战斗,他的伟大的胆略和精神,我企图表现所有这一切。
跳开形象上的塑造,去着重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世界,雕塑出自己心中认为的巴尔扎克的样子,是罗丹有把握做到的。
于是,罗丹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阅读巴尔扎克所有的文学作品,还动手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想象,画了40多幅巴尔扎克的画作,期望通过在绘画创作中,加深对巴尔扎克的印象,能把握好一代大文豪的形象外貌和精神特征。
二是在此时,西方美术已经发生了彻底变革,各种现代美术思潮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抽象思维和写意技法给西方美术提供了新的表现方式,不论是雕塑还是绘画,写实不再是唯一的选择。
罗丹之所以能从19世纪的雕塑圈脱颖而出,源于他比其他雕塑家更有思想,更有前瞻性,能站在美术思潮不断发展的制高点上,看到几十年后人们的审美趣味。
所有美术形式,为了保持自身的活力和竞争力,需要不断创新,在创新过程中,美术思维和创作技巧从来都是不断吸收新的理念和技法,从而推进美术变革和发展。
罗丹正是看清了这一点,才力排众议,塑造了全新的《巴尔扎克像》。
《巴尔扎克像》
展现巴尔扎克在生活中的一个细节,然后让这个细节去告诉观者,巴尔扎克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罗丹特意在作品中安排巴尔扎克在月光下漫步,巴尔扎克身披宽大睡袍,双手交叉放在胸前,两眼炯炯有神,盯着前方沉思。
或许是巴尔扎克熬夜写作一夜,抽空出来散步,或许是月光很美透过窗户落在书案上,吸引巴尔扎克出来赏月,也或许是巴尔扎克听到了心灵的召唤,走进宁静的户外,正在构思另一部鸿篇巨著。
从造型的完整性和精确性上,这件《巴尔扎克像》确实不够写实,但整体风格如同大写意中国画,以点带面,用一个细节含蓄委婉地突出了人物的精神状态,打开了观者的联想之门,引导观者去想象现实中的巴尔扎克究竟是怎样的人。
巴尔扎克的这种创作手法,在后来直接引领了艺术家创作抽象雕塑的风潮,开启了西方美术现代雕塑大门。
这就是这件雕塑作品在艺术史中的地位。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plantsecuritysummit.com/post/1084.html